Home
About
Service
Case
Innovation
News
Job
Contact
判斷錳砂過濾器是否需要更換濾料,需從水質指標、運行參數、濾料狀態等多維度綜合分析。以下是具體判斷方法及操作建議:
判斷標準:當過濾器出水鐵含量>0.3mg/L 或錳含量>0.1mg/L(生活飲用水標準),且通過反沖洗、化學再生等措施后仍無法達標,表明濾料催化氧化能力已喪失。
操作建議:
連續 3 天檢測出水水質,若均超標且原水水質未突變(如鐵錳濃度未突然升高),可初步判定濾料失效。
對比同類型新濾料的除鐵錳效率(可通過小型燒杯試驗模擬過濾),若舊濾料處理效率低于新濾料的 50%,需更換。
現象特征:出水出現渾濁、異色(黃褐色)或異味(金屬味),即使通過加強反沖洗也無法改善,可能是濾料表面被污染物覆蓋或濾料本身破損產生碎屑。
排查方法:
取濾后水靜置觀察,若底部有黑色或棕褐色沉淀,可能是老化脫落的錳砂顆粒或氧化產物。
檢查反沖洗廢水顏色,若持續呈深褐色且渾濁,說明濾料磨損嚴重或吸附飽和。
典型表現:正常反沖洗后,過濾器進出口壓差應恢復至初始值(0.02~0.03MPa),若反沖后壓差仍>0.05MPa,且后續運行中壓差上升速度加快(如每天增加 0.01MPa),可能是濾料板結或粒徑細化導致孔隙率降低。
原因分析:
長期反沖不徹底,濾層中泥渣堆積形成 “硬殼”;
錳砂長期摩擦破碎,細顆粒增多堵塞孔隙。
判斷依據:設計過濾周期為 12 小時,若實際周期縮短至 6 小時以下,且反沖頻率增加仍無法延長,表明濾料吸附容量飽和,無法有效截留鐵錳離子。
驗證方法:
記錄每次反沖前的運行時間,若連續 3 個周期均低于設計值的 50%,需檢查濾料狀態。
對比原水與反沖洗廢水的鐵錳濃度,若廢水中鐵錳含量接近原水,說明濾料已無吸附能力。
顏色判斷:
新錳砂呈灰黑色或棕褐色,表面有金屬光澤;
失效濾料顏色變淺(呈紅褐色或土黃色),表面被鐵錳氧化物完全包裹,敲擊后無清脆聲響(表明孔隙被堵塞)。
粒徑檢測:
取濾層中、下層濾料約 100g,用標準篩(孔徑 0.6mm、1.2mm)篩分,若<0.6mm 的細顆粒占比>20%,說明濾料磨損嚴重,需更換。
高度檢測:每年通過罐體觀察窗或頂部人孔測量濾層厚度,若厚度較設計值(如 1000mm)下降>20%(即<800mm),且補充新砂后仍頻繁流失,可能是布水系統損壞或濾料破碎嚴重。
板結判斷:反沖洗時觀察濾料膨脹情況,若濾層膨脹率<15%(正常 30%~50%),且罐體底部有硬塊感,表明濾料因長期雜質堆積或微生物繁殖而板結,需徹底更換。
當懷疑濾料因表面污染失效時,可先進行化學再生(如用 10% 硫酸溶液浸泡),再生后進行以下測試:
吸附容量測試:取再生濾料 50g,裝入直徑 50mm 的玻璃柱,以 5m/h 流速過濾含錳 2mg/L 的水樣,記錄出水錳超標時的過濾水量。若該值<新濾料理論值的 30%(如新濾料可處理 1000L/m3,再生后<300L/m3),說明濾料活性無法恢復。
催化活性測試:向含錳水樣中加入相同量的新濾料和再生濾料,曝氣后檢測錳的氧化速率,若再生濾料反應時間延長 2 倍以上,表明催化功能喪失。
若再生需頻繁使用大量化學藥劑,且再生周期短于 3 個月,計算再生成本(藥劑費 + 人工 + 停機損失)與更換新濾料成本,若前者>后者的 70%,建議直接更換。
若過濾器配備在線水質儀表(如鐵錳分析儀),當儀表持續報警且觸發連鎖停機時,優先排查濾料問題。
部分設備設有濾料壽命計時功能(根據運行時間或處理水量估算),達到預設值(如 5 年或處理 10 萬噸水)時需更換。
參考同行業類似水質項目的濾料更換周期(通常 5~8 年),若本項目運行時間已接近或超過該周期,即使當前水質達標,也建議提前檢測濾料性能,預防性更換。
微信掃一掃
手機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