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
About
Service
Case
Innovation
News
Job
Contact
正常表現:
反洗水流或氣水混合流通過時,濾料應呈均勻懸浮狀態,膨脹率達到設計值(通常 30%~50%)。例如,石英砂濾層膨脹后高度增加 30%~50%,錳砂因密度較大膨脹率可能略低(20%~40%)。
濾料顆粒間有明顯翻動,無結塊、抱團或局部堆積(可通過過濾器視鏡觀察)。
異常信號:
膨脹率不足:濾料板結、黏附大量污染物或反洗流速過低,導致水流無法有效托起濾料。
膨脹率過高:反洗流速過大,可能導致濾料過度沖刷流失,或濾層亂層(如重質濾料上浮)。
壓縮空氣通入后,濾層底部均勻冒氣,氣泡細小且分布均勻,無 “氣阻” 或 “氣溝” 現象(即氣泡集中從某一區域沖出)。
局部無氣泡或氣泡稀少,可能因濾料壓實、篩網堵塞或布氣裝置損壞(如濾帽堵塞)。
氣泡劇烈噴涌并伴隨異響,可能是空氣流量過大或濾層阻力不均。
反洗初期排水中可能夾帶少量細小顆粒或破碎濾料(損耗率 < 5%),但持續時間短,后期排水應無明顯濾料帶出。
排水中出現大量完整濾料(如粒徑 > 1mm 的石英砂或錳砂),可能是濾帽(水帽)破損、篩網斷裂或濾料級配錯誤(如濾料粒徑超過攔截裝置孔徑)。
石英砂:應為無色透明或乳白色,表面光滑,無明顯污染物附著或結塊。
錳砂:呈黑褐色或棕褐色,顆粒表面有光澤,無白色絮狀物(錳砂失效時可能因氧化不足呈現淺色)。
無煙煤(若有):灰黑色,顆粒完整,無碎屑或泥狀物質。
濾料顏色變淺、發白(如錳砂褪色),可能因長期使用導致錳元素消耗殆盡,失去吸附能力。
濾料表面黏附大量黃褐色、黑色污泥或油狀物,表明截留污染物過多,需加強反洗或化學清洗。
濾料顆粒飽滿,無破碎、粉化現象,粒徑符合設計要求(如石英砂粒徑 0.5~1.2mm,錳砂 1.2~2.0mm)。
反洗后排水中出現大量碎屑或細粉,表明濾料磨損嚴重(如石英砂磨損率 > 3%),需檢查反洗強度是否過高或濾料質量不合格。
反洗結束靜置后,濾料應按密度和粒徑自然分層:上層為細顆粒(如石英砂),下層為重質濾料(如錳砂、磁鐵礦),分層界面清晰,無混雜。
分層混亂(如錳砂上浮至上層),可能因反洗流速過高導致亂層,或濾料級配不合理(粒徑差過?。?/p>
濾層表面出現 “泥球”(濾料與污染物黏結成團),表明反洗不徹底或長期截留有機物未及時清除。
反洗初期排水濁度迅速升高(如 > 100NTU),隨后逐漸下降,結束時濁度應 < 5NTU(具體以設計標準為準)。
排水濁度始終居高不下,或下降緩慢,可能是濾料污染嚴重、反洗時間不足或反洗強度不夠。
濁度下降后再次升高,可能是濾層內部存在 “死角”,污染物未完全排出。
反洗后初始壓差:
正常情況下,反洗后過濾器進出口壓差應恢復至較低水平(如 < 0.03MPa)。若壓差仍高于 0.05MPa,可能是濾料板結或反洗不徹底。
出水水質達標性:
反洗后投入運行,出水濁度、鐵錳含量(若處理目標為除鐵錳)等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。若水質不達標,可能是濾料失效(如錳砂吸附飽和)或反洗不徹底導致污染物殘留。
錳砂:定期檢測濾料的錳含量(如通過化學滴定法),當有效錳含量低于設計值的 60% 時,表明濾料接近失效,需更換或再生。
石英砂 / 無煙煤:測試濾料的截污容量(單位質量濾料截留污染物的量),若顯著低于設計值,需考慮清洗或更換。
通過耐磨試驗(如震蕩磨損法)檢測濾料的破碎率,若破碎率 > 5%,表明濾料強度不足,需更換為耐沖刷型號。
微信掃一掃
手機端